【BAFTA 英國奧斯卡入圍名單 幾點分析與想法】
1. 在金球獎揭曉前,英國奧斯卡的入圍名單早就投完票了,兩者互不影響,但是如果有連續兩個獎項都未出現的,就真的要冒冷汗了。
2. 英國奧斯卡的會員大約七千人,涵蓋幕前幕後各領域的英國影人(其中約 500 人與決定奧斯卡的 AMPAS 影藝學院重複),因此可以說是最具有指標性與預測性的奧斯卡前哨戰之一(比金球獎重要得多)。
3. 過去記錄來看,英國奧斯卡與奧斯卡的入圍名單技術獎項重複性高達九成以上,而演員/導演/影片等大獎也有七八成的共通性。
4. 英國奧斯卡雖然指標意味濃厚,但還是要剔除掉一些他們過度力保本土英國片的趨勢。今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《真寵》(入圍最大贏家,共入圍 12 項)、《波希米亞狂想曲》與《史坦與歐利》,尤其後者完全沒有奧斯卡聲勢。
5. 《真寵》入圍數最多,接下來是入圍七項的《波希米亞狂想曲》與《登月先鋒》,有趣的是二者皆未入圍最佳影片。但是《登月先鋒》以多重技術獎項,或許可以為這部片的獎季頹勢扳回一城,最終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也仍有一絲曙光。令人詫異的是,《登月》最強的配樂竟然沒有入圍(《登月》的奧斯卡希望,目前最穩的就是配樂,再來是音效、剪輯、攝影、女配)。
6. 《為副不仁》入圍 6 項、 《幸福綠皮書》入圍 4 項,都還算不錯的斬獲,也都是獎季後勢逐漸看漲。《黑色黨徒》入圍 5 項,也許最終會作為《羅馬》與《一個巨星的誕生》之間妥協的結果。
7. 《羅馬》導演 Alfonso Cuaron 一個人橫掃 6 項個人獎項,包含影片、外語片、導演、攝影、剪輯、原創劇本。《一個巨星的誕生》的 Bradley Cooper 不遑多讓,一個人入圍 5 項:影片、導演、男主、改編劇本、音樂。兩人是本獎季最令人眼紅的才子們。
8. 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英國人選擇:《登月先鋒》未入圍配樂、《羅馬》未入圍音效、《藍色比爾街的沈默》Regina King 未入圍女配、《一個巨星的誕生》Sam Elliot 未入圍男配。 Regina King 與 Sam Elliot 兩人境遇不同,前者橫掃影評人風向獎,在這邊未入圍反而成為奧斯卡助力;後者則連續金球獎跟這邊都消失,可能受限於戲份以及本色演出,後續堪憂。
9. 意外入圍的有《寡婦》Viola Davis 及《史坦與歐利》的 Steve Coogan。前者雖然是小驚喜,但是《羅馬》的 Yalitza Aparicio 或《宿怨》的 Toni Collette 都比他值得入圍女主角。後者則是英國問號,該片的另一名男角 John C. Reilly 的呼聲都還比較高。
10. 《黑豹》在近期工會獎表現不夠亮眼,攝影、剪輯、導演都掉,在英國奧斯卡竟然也只入圍視覺特效一獎。這部片的業界圈內支持度看來沒有想像中的高。
11. 其他獎季之路越來越黯淡的還有《藍色比爾街的沈默》(僅入圍改編劇本、配樂)與英國幫理論上應該會愛的《愛滿人間》(僅入圍音樂、美術、服裝)。Emily Blunt 的另一部片《噤界》也只入圍音效獎。《牧師的最後誘惑》Ethan Hawke 應該也差不多該死心了。
完整入圍名單請見 Pony 大神所整理的名單:
https://bit.ly/2VAoq5j
最終得獎名單於 2/10 頒獎典禮揭曉。